華為智能邊緣小站簡介
邁入5G和AI時代,新型業務如增強現實AR、虛擬現實VR、互動直播、自動駕駛、智能制造等應運而生。以上這些業務場景對時延和網絡帶寬有著強烈訴求,而在傳統的集中式云計算場景中,所有數據都集中存儲在大型數據中心。由于地理位置和網絡傳輸的限制,無法滿足新型業務的低時延、高帶寬等要求。
網絡高時延:傳統云計算無法即時處理和分析新型業務產生的數據,導致應用終端獲得的響應慢,體驗差。
帶寬高成本:新型業務的應用終端產生的數據傳回云端將消耗更高的網絡帶寬,導致服務廠商需要支付高昂的網絡成本。
數據合規性:新型業務數據存儲在云端,無法滿足企業對敏感數據本地化存儲的要求,直接影響企業數據上云的策略。
面對傳統集中式云計算的固有局限性,邊緣計算成為應對新型業務和數據合規業務的較好選擇。邊緣計算通過在靠近終端應用的位置建立站點,最大限度的將集中式云計算的能力延伸到邊緣側,有效解決以上的時延和帶寬問題。
華為智能邊緣小站將云基礎設施和云服務部署到企業現場,適合對應用訪問時延、數據本地化留存及本地系統交互等有高要求的場景,可便捷地將云端豐富應用部署到本地。
您可以參考圖1了解更多關于云計算和邊緣計算的區別。
圖1 云計算和邊緣計算
從廣義上講,云計算囊括邊緣計算,邊緣計算是云計算的擴展,二者為互補而非替代關系。只有云計算與邊緣計算相互協同(簡稱邊云協同),才能更好的滿足各種應用場景下的不同需求。
通過圖2進一步了解邊緣計算的范疇。
圖2 邊緣計算的范疇
按照從用戶/終端到中心云的距離,可以劃分3個“圈”:
第一個“圈”是現場邊緣,覆蓋1~5ms時延范圍,算力以AI推理為主,主要面向自動駕駛,工業互聯網等實時性業務。
第二個“圈”是近場邊緣,覆蓋5~20ms時延范圍,算力以渲染為主,同時還有一部分推理,主要面向視頻場景。
第三個“圈”是傳統的公有云(也稱為中心云),覆蓋20~100ms時延范圍,用于承載未下沉到邊緣的業務,例如海量的數據存儲,挖掘,訓練等。
面向近場邊緣和現場邊緣場景,華為云分別推出了智能邊緣云(IEC)和智能邊緣小站(CloudPond)兩款產品。
智能邊緣云IEC:提供廣域覆蓋的分布式邊緣云,用于客戶就近靈活部署業務。
智能邊緣小站CloudPond:提供部署在用戶數據中心的軟硬件一體的邊緣解決方案。
除了上述兩款產品,華為云還推出了面向客戶業務現場場景的智能邊緣平臺(Intelligent EdgeFabric,IEF)產品。作為基于云原生技術構建的邊云協同操作系統,IEF可運行在多種邊緣設備上,將豐富的AI、IoT(Internet of Things)及數據分析等智能應用以輕量化的方式從云端部署到邊緣,滿足用戶對智能應用邊云協同的業務訴求。